校園欺凌|中四男生不堪欺凌輕生 學者:欺凌可放入精神健康範疇

育兒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4/05/14 11:07

分享:

分享:

學者建議,欺凌這個話題也可以放在精神健康的範疇裏。

現在這一代做學生,比起我們那一代,要應付的東西多很多。我們那一代比較簡單,同學間很少出現欺凌的情況。但現在欺凌事件在學校十分普遍,即使在名校或國際學校亦有發生。我認識一個家庭,女兒讀著名的國際學校,但因為患有濕疹而遭到同學嘲笑和欺凌,我看過那些在群組裏頭嘲笑那位女兒的說話,殺傷力可以毁滅一個人的自信和自尊,不要假設小朋友都天真無邪,更不要假設那些讀名校或國際學校的學生,都一定有教養。

有調查顯示,有兩成半學生曾有在學校被同輩欺凌的經驗,四分一可真不少!而欺凌行為通常都不會是一次性的,而是重複又重複。有很多家長以為欺凌就是肉體上的欺凌而已,於是乎,見到自己的孩子從沒有身體受損傷,就以為他們在學校絲毫無損。其實欺凌行為有四種:一、肉體欺凌,例如被一班人推到角落圍毆;二、話語欺凌,例如用帶侮辱性的說話嘲笑對方,且慫恿其他同學一起做;三、人際關係欺凌,例如刻意排斥和孤立;四、網上欺凌,將私穩或相片放在網上製造公審。

去年五月,就有一名中四男生,因為有另一名同學誣陷他是自閉症、兼慫恿其他同學一起孤立他,結果男生跳樓自殺。這是一件十分悲痛的事情。學校若等到有學生因為被欺凌而自殺,才急忙說零容忍校園發生欺凌事件,其實已經太遲。很多研究已指出,被欺凌的學生大部分都不會/不敢主動地向學校投訴,所以學校在這方面要主動防患於未然、正視欺凌問題。

外國有很多防止欺凌的學校活動計劃,校方經常主動地跟學生講解:一、甚麼行為足以構成欺凌;二、學校如何採取零容忍欺凌事件,以及欺凌者將會受到甚麼懲罰;三、同學被欺凌時應向學校甚麼單位或老師求助。結果發現,當學校不斷地向學生灌輸以上三項信息時,這些學校真的減少了很多欺凌事件。其實,欺凌這個話題也可以放在精神健康的範疇裏,但不知香港何時才在學校出現正規的精神健康和情緒管理課程?
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
【中小學試題免費下載】 【名校專區升學攻略】

【兒童健康百科】 【職場文化智慧】 【家事百科全書】

撰文 : 利嘉敏 攻關女子